11月10日,全省创新深化大会颁发了2022年度浙江省科学技术奖,澳门金沙国际5项成果获奖(含2项参与获奖),其中作为第一完成单位申报的成果获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
材化澳门金沙国际李勇进教授主持的成果“不相容高分子共混材料的界面工程化与功能化研究”获自然科学奖二等奖。该成果着眼于不相容共混物的反应性增容,构筑了稳定界面增强的反应性单元,实现了反应性梳形分子、“界面胶束”、“反应性杂化纳米粒子”等多种稳定增容的新模式;提出了界面工程与功能化的新策略,实现了不相容高分子共混物高性能化与功能一体化;进一步系统研究加工过程中的化学反应、增容剂分子(单元)的位置及迁移,建立了利用“增容单元”示踪多组分体系结构演化的方法,揭示了反应性分子/单元的界面增强机制。团队成员共发表与成果直接相关SCI论文72篇,获得相关授权的国家发明专利8项。团队成员的全部论文被SCI引用3000多次。李勇进教授受邀为Wiley出版社的专著《Reactive Extrusion》撰写专论2章。李勇进团队开辟了高分子不相容共混物界面工程化和功能化的新途径,对多相多组分高分子复合材料学科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李勇进教授获得高分子加工新锐创新奖、冯新德高分子奖、国际高分子加工学会(PPS)Morand Lambla Award 等重要奖项,引导实际工业生产,产生重要经济和社会效益。
基础医澳门金沙国际丛羽生教授主持的成果“犹素化修饰的机制及功能研究”获自然科学奖三等奖。蛋白质翻译后修饰参与几乎所有的细胞生命活动,与诸多人类重大疾病密切相关。犹素化修饰是一种新型的类泛素化修饰,其缺陷导致早发性脑病,脊椎发育不良等人类疾病,犹素化修饰基因缺陷会导致小鼠胚胎致死,说明犹素化修饰具有重要的生物学功能。然而,犹素化修饰的底物谱、修饰的调控机制及其生物学功能仍不清晰。丛羽生教授团队系统研究了犹素化修饰的生物学功能,建立了犹素化修饰的体内外检测体系,构建了多种组织特异性基因编辑小鼠模型,鉴定了一系列重要的犹素化修饰底物,并明确了犹素化修饰在内质网稳态维持、基因组稳定性及肿瘤发生等重要生物学功能。该研究为抗肿瘤药物研发提供了潜在的分子靶点。研究成果发表在Nature Cell Biology、Nature Communication、 Nucleic Acids Research等高水平学术期刊。
材化澳门金沙国际汤龙程教授主持的成果“纳米粒子协同增强增韧高分子材料及其变形失效机制”获自然科学奖三等奖。结构独特、性质卓越的纳米粒子与高分子材料复合,可构筑出功能、结构丰富的纳米复合材料,为高分子材料高性能化和多功能化提供了新思路。然而,纳米粒子填充高分子材料存在分散界面不理想导致低应力断裂,刚柔粒子耦合引起增韧效率低、变形失效机制不清致使增强/增韧相冲突等瓶颈问题,严重制约了高分子纳米复合材料的发展和应用。针对上述问题,该项目成果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纳米粒子协同增强/增韧高分子材料的性能调控规律,明晰了不同性质/尺寸纳米粒子桥连裂纹、诱导裂纹偏转及促进基体塑形变形间耦合机制,并在高强韧高分子纳米复合材料的设计中,验证了思路和方法的有效性。该项目技术开发了低热膨胀系数高韧性环氧胶与硅橡胶等复合材料,满足相关应用需求。研究成果发表在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Carbon、Comoposites Science and Technology等材料领域知名期刊,其中3篇连续9年入选ESI高被引论文,单篇最高被引达1042次。
此外,药澳门金沙国际黄智慧教授参与的成果“基于铁死亡机制的RAS突变肿瘤新型诊疗体系的研发及应用”、材化澳门金沙国际李志芳教授参与的成果“单套20万吨/年有机硅单体生产核心技术开发及产业化”均获得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据悉,2022年度浙江省科学技术奖共授予自然科学奖59项、技术发明奖22项、科学技术奖进步奖217项、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个人)6项。
近年来,学校坚持“四个面向”,紧紧围绕“互联网+”、新材料、生命健康三大科创高地建设,坚持科学研究与科技前沿问题及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相结合,勇担服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时代使命,加强有组织科研的推进,提升科研创新能力和水平,产出了一批科技创新成果为学校“双一流”建设提供支撑。